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商业 > 正文
技术如何重塑保险:一部理赔“操作系统”进化史 环球简讯
2023-02-21 20:56:33 来源:云掌财经周天产业分析 编辑:news2020

文 | 周天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卖保险时好话说尽,一到理赔就困难重重,是过去保险行业长期的一种印象。其实,这些年保险业进步不小,「一到理赔就刁难用户」刻板印象,越来越像是一个「误会」。


(相关资料图)

这种「误会」源自于在理赔过程中,保司要求用户自己提交诸多发票、病历这样的材料,自证案件的真实性,而大多数用户很少能一次交齐材料,为了补交材料证明「我真的有病」,不得不四处奔波、排队充满着繁琐和挫败,这种「不安感」足以刺激用户的恶感和逃离,并成为「可怕故事」在亲朋好友间流传。

这样一来,对很多用户来说,失去了被保障的机会,而对于行业来说,破坏的是来之不易的信任关系,行业蛋糕就会做不大。这是一个双输状态。

01 「为什么不早说?」

当被要求补材料时,很多用户第一反应是「你怎么不早说,我都已经出院了」,蚂蚁保险理赔科技负责人方勇听过大量类似抱怨,他发现症结在于:理赔是后置的,而票据、病历这种材料是前置产生的,不留神就会弄丢。

更让用户头疼的是:看不懂保险公司的「内部行业术语」。比如,在医疗险的赔付中,保司要求用户提交「出院凭证」,一些用户会想当然地拍照上传一种名叫「出院证」的材料。一字之差,其实是两种东西。出院证是给保安门卫看的证明,是走出医院大门时出示的「放行条」,而保司理赔部门期待的「出院凭证」,其实是医生拟定的「出院小结」。

还比如,保司要求的理赔材料中还包含「确诊报告」,什么是确诊报告,用户两眼一抹黑,只能再返回医院找医生索要,不同医院有不同习惯叫法。其实,保司想要的确诊报告就是检验报告,如果是癌症,就需要活检切片,如果是心梗,是需要看血检里的肌酐蛋白指标。

连「去对医院」,也大有学问。保司一般要求用户去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就诊才予以赔付。而一些私立医院的名称很像公立医院,用户以为自己去的是公立医院,看完病才知道「保险不给报」。

不难发现,理赔部门和医院、用户是几套割裂的话语体系,保司要的是 A,但用户费了大力气拿到的却是 B,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相当多的理赔难现象,是本不该发生的「误会」。用户理赔难,保司也没得到便宜,大量纸质材料如山一样堆积,收件清点录入分类再到人工查看,都是厚重的工作负担。

当如今用户的网购外卖付款体验都变得更佳,保险体验就成了那个最突兀的生活短板。

保司并非没有感受到压力,一位保司内部人士就坦言:现在在理赔上,整个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大家都迫切地想做出一些改变。

行业求变意愿强烈,互联网平台在理赔技术上积累也日趋成熟,科技对保险的体验改善,走到了变局前夜,此时,保险行业和科技公司,有了一拍即合的契机。比如,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蚂蚁保联合多家保险公司在一年前推出了「安心赔」服务,试图对症下药,针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卡点,逐渐优化。

比如,针对前述让用户大为光火的理赔痛点,AI 相机会自动识别拍摄内容是否模糊、单据是否盖章。当用户上传了「住院证」照片时,系统会告知应该上传「住院小结」,并展示住院小结的图样和获取方式。

而针对许多用户去错医院的情况,蚂蚁保上线了「医院查查」功能,确保用户去的医院在保司理赔范围内。而就医材料管家功能,则帮助用户在就医过程中,及时上传、保管好凭证,免得最后找不到。

到了 2023 年 2 月这个时间点,「安心赔」也宣布将进行两大升级:全程协赔 + 速度保障,一是有协赔专家手把手全程帮助用户顺利理赔,二是入选「安心赔」的产品会约定理赔审核时效。比如,门诊险、住院医疗险、意外险和重疾险的理赔时效分别为 2 日、4 日、5 日和 15 日。一旦超过约定时效,用户可申请加急处理。

其实,这些用户体验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科技能力不断进化,一点一点打通要害关隘,提升赔付成功率的迭代过程。

02 理赔大脑的前世今生

支撑安心赔服务的底层技术,被称为「理赔大脑」,理赔大脑技术负责人詹光,向我们还原了理赔大脑的来龙去脉:其雏形发端于 2017 年,那一年,蚂蚁保作为互联网平台刚刚涉足保险业务,当时推出一款名叫「多收多保」的小额门诊险,想为用支付宝收款的商户提供一些就医保障,覆盖了五千万小微个体户,但很快,每天的理赔量就达到了数万笔,仅这一个业务,就需要建立 500 人的审核团队,显然,老方法已不可持续。

蚂蚁保的思路不是招更多的人,而是试图用技术解决问题。最初,蚂蚁保开发出适配保险行业的 OCR 技术来识别医疗票据,OCR 技术就是从图像提取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文字,但应用到保险行业时,还不能直接拿来用,因为光是门诊险就存在几百上千种凭证。

于是 2017 年,蚂蚁就启用了深度神经网络来促使机器自学习,在冷启动阶段,员工们还发动亲朋好友去搜集了上万份凭证样式,交给机器来学习,经过几轮优化,投入的人力越来越少,机器自我迭代越来越快,准确率从 60% 提升到了 98%,从而突破了小额门诊险的赔付瓶颈。

这还只是第一个挑战,小额门诊险所需的凭证较少,审核简单,到了大额住院险,就不够用了,挑战接踵而至。OCR 技术解决了感知层面的难题,但大额险种就涉及复杂的逻辑推理和决策。

打怪难度逐步升级,蚂蚁保险理赔科技负责人方勇有一个想法没有变:一定可以用技术解决越来越复杂的难题。

「教会机器做决策」成了理赔大脑进入第二阶段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建立底层知识图谱,把医学语言转化成机器能看懂的语言,用足够大量的案例,训练机器进行分析并形成判断,在过程中,专家会及时介入纠偏。

遇到疑难案件,还会让 2 种甚至 3 种模型来同时运行,假设一种模型的精度是 98%,2 种模型交叉验证,精度就能更高。运行数据显示,让审核人员专注在复杂案件审核上,处理案件的效率提升近 70%。这相当于用算力的消耗,减轻理赔专家的工作负担,而专业的理赔专家,在市场上稀缺、身价高甚至招不到,这又帮保司节约了不小的成本。

在经历了从小额到大额,从简单到复杂的迭代后,理赔大脑渐趋成熟,成为了保险行业内首个商用的无人工干预的理赔系统。

2020 年,顺应市场的诉求,蚂蚁保决定把「理赔大脑」全面向保险行业开放,技术开放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共创」的过程。人保健康互联网相关负责人介绍,和蚂蚁保一起对理赔流程每一个环节做了分解,这个环节优化 2 小时,那个环节优化 9 分钟,不断缩减理赔时间。以前,医疗险动辄 15 个工作日的理赔流程,现在有 85% 的案件实现了两日快赔,方勇也透露,仅仅是把「出院凭证」这一卡点优化了,将材料一次提交成功率提升了 30% 左右。

在詹光看来,理赔大脑是一个理赔的「操作系统」,蚂蚁保的科技能力和保司去共建,嵌入到保司的系统里去。这个操作系统,向上给保司提供能力接口,定制复杂的产品,提供核心能力去支持保司。向下则是把 AI 能力、外部数据、风控能力,整合起来,去支持上面的业务场景。接下来,蚂蚁保这些科技能力也会「成熟一个,开放一个」。

在这种共创之下,一些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初见成效。比如,互联网业务在人保健康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用人保健康互联网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互联网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销售渠道,而是战略性的业务模式」。

03 保险行业的未来图景

据蚂蚁保发布的《2022 年度蚂蚁保平台理赔服务报告》显示,2022 年,几十家保司通过平台累计向用户理赔 187.5 亿元,其中为 310 万人次提供健康险理赔服务,用户选择在线上发起理赔申请的比例达到了 98%,互联网理赔服务已经基本普及。

而这背后也是蚂蚁和保险行业共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这条道路漫长,而通往的图景,已经渐渐显露出来。

方勇谈到,借鉴消防领域的案例来看,消防的重点在于「防」,而不在于「消」,防患于未然,来最大化减少居民损失。保险也类似,改善理赔体验的关键举动要提前到理赔之前,甚至提至治疗之前,帮用户找准医院,看准病种,在就医过程中,又帮用户暂存各类单据票证。

甚至,这个过程还可以更提前,提到发生疾病之前,尽早做好健康管理,用户少生病,保司才能少理赔,实现这一步,就可以称得上是「告别双输,实现双赢」。这就涉及到整个保险行业要转变经营理念,改变行业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模式。

保险的实质是一份契约和承诺,在不出险的时候,用户和保险公司是「失联状态」,只有年度缴费和理赔时,用户才会想起自己买过一份承诺,看数据的话,住院险的理赔发生率高一些,大约 5%,重疾险的发生率只有千分之五左右,这就意味着一年中,有大约 95% 的用户和保险公司毫无联络 —— 平时不联系,一联系准没好事,方勇觉得,「这样的情况对保险业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方勇的思路是,希望通过前置服务、保险教育,让保单持有人,对保险更熟悉、亲近。这对于长期维系用户关系是有很大帮助,而不是到续保时才开始联系用户。

好的保险应该是「无感」的保险,高品质的理赔,如果做到极致,就是用户不需要提交申请,不需要上传资料,只要看完病,理赔款下一秒就到账了。理赔流程要「减少存在感」,这是近景。

而远景是什么?是从源头就让理赔「干脆不发生」,如何帮用户少生病、早发现,可能是保险公司需要「增加存在感」的地带,我们不妨大胆地猜想,比如提醒用户多走路少吃咸,或许开发成小游戏,每天的步数可用于兑换一定的金额,「多走多保」,「多动多保」,不难达成。

存在感的一减一增之间,用户和保司之间冰冷生硬的对立关系,就慢慢变成了陪伴式健康管理关系,从有事才联系,变成事先心里有底、无事也能熟络。从数字化改善体验,到转型经营理念,让保险不止是保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另一种想象空间。帮助保险行业变得温暖,这或许是科技为善的一种可能和使命。

标签: 操作系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