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商业 > 正文
热讯:从全球大厂高管到下海创业者,一位医疗圈人士的中国选择|特写
2023-03-25 21:54:54 来源:科创板日报 编辑:news2020

《科创板日报》3月24日讯(记者 徐红)中国医疗产业正经历着颠覆性转型,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敏锐察觉到这一点后,李希烈(Chris Lee),这位有着三十多年经验的资深医疗经理人,选择创业了,这一年也是其57岁。

李希烈被称为是“最懂中国医疗产业的国际高管”。在全球顶级医疗“大厂”从医药代表一直打拼到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在他超过30多年的医疗职业生涯中,有近20年都是在中国度过,他曾在中国市场先后掌舵拜耳和美敦力两家跨国巨头,分跨药品、器械两大领域。


(资料图)

中国医疗产业正在发生的这些变化为什么会促成他的下海创业?他所创立的VentureBlick致力于对接医疗初创企业和医疗投资人,他又会如何评价中国医疗初创企业的创新性?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疗企业开始将眼光投向海外市场,出海会面临哪些困难?

围绕着这些问题,《科创板日报》记者与李希烈聊了聊。

▌30%医药创新项目来自中国

近年来,中国医药市场保持着超过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速增长。有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全球从1.3万亿元增长至近1.8万亿元,并稳居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在中国工作生活的数十年里,李希烈也亲身经历了中国医疗行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最令其感到惊讶的还是中国医疗市场成长的爆发性。

“我在1990年代刚到中国时,记得当时还有人和我说,大陆医疗市场的产值比台湾还小,但差不多十年以后,就已经与韩国相当。而到了今天,甚至已经是后者的25倍,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可以想象,在未来,中国还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市场。”李希烈说。

“当然,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人还是会抱怨我们的医疗系统有很多问题,比如保险不够、就医排长队等。但其实这些问题不仅中国有,美国等其他国家也有,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他说。

同样让李希烈印象深刻的是,除了在量级上有增长,中国医疗市场的发展也不乏质的飞跃。特别是与不少人认为的中国医疗创新更多是“拿来主义”,主要以模仿和借鉴居多的“陈见”不同,李希烈认为这是一种惯性思维,也是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在他看来,中国其实已经有很多自主创新的医疗产品。并且随着国货崛起,可以看到的是,老百姓对国产医疗创新的接纳程度和信心也是越来越高了。

他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VentureBlick刚于近期完成了一轮医疗初创项目的全球网罗,通过线上线下,从70个国家获取了500多份项目申请,而其中有接近100份是来自中国。这样的结果可以说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也恰恰印证了眼下的中国正活跃着一股不小的医疗创新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500多份项目需要经过至少两轮筛选才能进入到最后的投决会,一般来说,最后能留下来的往往不足5%。而这一次,走到最后的10多个项目中,有3个是来自中国。“这些都是非常有趣、有潜力的项目。”李希烈说。

▌市场命题:抓住真实需求

访谈当天,恰逢李希烈出差中国,与企业商谈、拜访临床专家,他的行程安排得相当紧凑,为此,访谈的时间也再三变动。

“他(VentureBlick)在中国的业务已经于3月启动,听说现在还在不断加速中。”另一位对李希烈颇有了解的圈内人告诉记者。

对于中国医疗市场的未来,李希烈无疑是坚定看好的,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带领VentureBlick深度融入到这一难得的发展大局中,不仅仅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并有着飞速成长的一波创新力量,更重要的是,他深信VentureBlick所扮演的角色将帮助加速中国医疗创新的速度,提升创新效率。

李希烈告诉记者,目前大多医疗创新都会面临两大问题,其一,医疗创新的周期往往比较长,很多药械产品都需要经过近10年的时间才能获得市场准入,“而投入了这么多的时间和金钱,我们如何又能保证解决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市场需求呢?”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初创项目中,我们看到一个普遍现象,有很多项目的创始人和发明人,都会觉得自己的产品很棒,以为自己抓住了市场需求,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产品最终只能走向失败。”李希烈认为。

另一方面,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因为种种原因,大部分医疗初创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的能力,只做本国市场已然成为它们的共同属性。“局限于本土市场就会造成两种结果,要么不知道其他市场正在发生什么,要么不知道其他国家也存在这样的金矿,进而导致重复创新和资源的浪费。”李希烈评价。

事实上,在中国医疗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当下,这些问题也在不断引发业界的思考。“什么是创新?创新的价值在哪里?如果企业认为的创新价值并不能够在病患身上得到体现,不是符合临床需求,那么这个创新就是伪命题。”近日,在一场圆桌讨论中,一位跨国药企的高管便如是说道。

与此同时,在意识到只做本国市场并不足以支持长期发展以后,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试图走向国际,包括不断从海外吸引人才加入,加速推进产品的对外授权及海外上市等。

不管是出海寻求更广阔的市场,还是为了做更有价值的创新,能不能做真正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可以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步,“需求验证”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因此,前述跨国药企的高管亦号召业界“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和医院加强合作”。

“怎样才能帮助企业在他们创业的早期获得市场意见和客户反馈?这也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以及成立VentureBlick这个平台的初衷。”李希烈说,为此,VentureBlick首创性地搭建了一张全球专家网络,由来自全球各地的临床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以帮助企业得到来自全球医疗圈的反馈,验证项目的临床需求和潜力影响力。

而从实践来看,这一专家网络能做的甚至比当初预期的更多,比如还可以为企业提供诸多市场准入的有用信息:哪个市场可以先行导入,哪个市场最欢迎自己的产品,可以最大程度地解决它们的痛点等...

“最近在对一款诊断仪器产品做需求验证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虽然这款产品从各个方面看都非常强,但让人意外的是,A市场的临床医生却认为其价值有限,究其原因是该市场有着发达的医生培训体系。不过,在另一个医生并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市场,这款新产品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性能强的优势却得到了认可。”李希烈告诉记者。

“通过这样一种模式,我们希望能够改变全球医疗创新生态,加速医疗创新和提升创新效率。我在中国生活多年,对这个国家很有感情,我也盼望能够在中国初创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旅途中为他们添砖加瓦。”李希烈说。

标签: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