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商业 > 正文
谷爱凌夺冠!冰雪人才政策效果初显,加快建立跨周期可持续的人才供给体系
2022-02-09 10:46:35 来源:经理人杂志 编辑: news2020

来源:《经理人》杂志主管单位综合开发研究院 文:张国平

2月8日,在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上,谷爱凌一举拿下了金牌!作为“别人家的孩子”的谷爱凌,无疑已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火的体育明星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谷爱凌几乎是北京冬奥会的形象代言人。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这当然与其十几年的刻苦努力与一定的天赋是分不开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她也抓住了国家为了储备冰雪人才出台的“归化”政策,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

01

冰雪人才政策,效果初显

相比于在美国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滑雪项目,在中国,滑雪作为弱势但新兴的项目,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办国办、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河北省等各级政府部门自2018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冬奥会冰雪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政策,提出要办好冬奥会,必须树立“大人才观”,以全球视野发现和遴选人才,注重引进与培养并重,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建成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明确出台多项举措加快推进冰雪人才的引入,对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输送优秀冰雪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冰雪人才政策效果已逐步显现。

一是在人才“请进来”方面,除了体育明星谷爱凌以外,还有16岁获全美冠军,选择加入中国国籍的花样滑冰女单运动员朱易;以及放弃加拿大国籍,加入中国队的华裔冰球运动员袁俊杰等。越来越多的华裔运动员纷纷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冰雪开始刮起“归化”风潮。

二是在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储备方面,以张家口为例,为解决滑雪场运营人才短缺问题,该市推进冰雪运动学历教育,形成专业培养与大众普及相结合的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和输送冬季项目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已认定宣化第二中学、沽源县业余体育学校等为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基地。

三是在跨界跨项选材方面,以云南为例,自2018年起,云南开展跨界跨项选材测试以来,共举行了覆盖所有州市及省级训练运动队的3236人、24批次的选拔,选拔人数位列全国第6,涵盖云南世居的25个少数民族。先后有轮滑、田径、武术、柔道、体操等体育大项的169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集训队,涉及省级运动队及体育院校6个。逐步组建立了第一批冬季项目运动员,其中,原主攻柔道项目,18岁的哈尼族李佳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20年2月,在意大利举行的欧洲青年FIS积分赛单板滑雪项目比赛中,勇夺障碍追逐项目男子组铜牌,这是中国运动员在欧洲FIS积分赛中第一次收获奖牌。

四是在冰雪运动普及方面,在国家体育总局“校园冰雪计划”的推动下,2020年中国遴选出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00所,这一数字到2025年预计将为5000所,可覆盖超过280万户家庭。

02

冰雪人才建设,任重而道远

近些年,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的推进,开展冰雪活动的地域不断扩展,冰雪活动类型日益丰富,参与人数迅速增加,覆盖人群范围逐渐扩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冰雪旅游业发展迅猛,冰雪场地建设运营市场化程度较高。尤其是北京及张家口地区,借助筹办好北京冬奥会的重大机遇,对冰雪城市及场馆设施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冰雪人才缺乏一直是制约着我国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的软肋。严格来说,冰雪人才不仅包括高水平的冰雪运动员,也包括国际专家、竞赛主任以及体育展示、场地及器材管理人员、国际技术官员和国内技术官员、冬季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和体育专业的志愿者等人才,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冰雪人才培养与引进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

一是冰雪人才经费有待加强。

当前我国冰雪人才培育的主导方式是高校培养,理应申请到充足的资金。然而,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导致部分地区只能将少数资金运用到冰雪人才培养项目中,往往会导致运动员、教练员、科研、队医以及长期驻队管理人员普遍待遇不高,加上训练条件艰苦导致大量宝贵人才流失,同时,也会导致高校难以顺利开发建设符合地区及学校特点的优质冰雪运动课程,无法为冰雪运动项目提供的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专业化冰雪人才。另外,冰雪项目因受气候、场地等影响,运动员和从业人员更易发生伤病,但由于经费有限,没有专门为国家队运动员投保商业伤残保险,治疗期间也无专项经费等补充保障措施。

二是冰雪人才培养政策有待明确。

国家及大部分地区均已经出台了近几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相关文件,但是对冰雪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制定还不够明确,包括冰雪人才培养标准、冰雪人才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冰雪人才等级资格认定标准等方面,因此要紧抓冬奥会契机,继续加大冰雪运动的宣传推广,破解我国冰雪人才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人才分布不平衡问题严重。

三是人才引入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为增强国内运动员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已实施包括“引进来+走出去”等政策在内的多项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但目前依然缺乏引入专业冰雪人才后的配套保障政策措施。且当前我国冰雪运动教练员也多是冰雪竞技退役人员,培养方式仍以传统的训练为主,对国外先进指导技术的了解程度也不足,缺少对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吸收和应用的政策性规划,极可能因国内外训练经验和理论观念存在较大差异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训练方案不适应引进运动员的需求现状,出现训练水土不服等后果,直接影响冰雪人才的培养质量。

03

冰雪人才政策建议—建立可持续的人才供给体系

一是在模式层面:加快建立跨周期人才培养和供给体系

当前的冰雪体育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冬奥会这一大型赛事的宣传带动,可以预料,冬奥会赛事过后冰雪体育热情往往会出现一个低谷,相应的人才需求预测、人才供给调整等都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应避免自上而下的运动式的发展作风,应建立起“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长期的冰雪体育人才培养、发展模式。不应只盯紧解决一时之问题,应真正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跨越冰雪体育市场活动周期、减小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的稳定且动态的人才培养、供给体系。

二是在政策层面:保障政策的明确性

要贴合我国现有情况讲求实际效用,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开展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可以达到量化评估、灵活迁移他处应用的程度,以提高培养对象的规范化流程,在“分析现状——确认不足”这一阶段,找到冰雪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中的关键点,再针对风险点设置控制点,在控制点制定政策,保证政策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培养出能够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三是在资金层面:以市场为依据保障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要明确充足的经费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必备基础这一前提,出台冰雪人才培养支持资金政策,鼓励支持人才去国外学习,引进国外高水平教练,才能加强冰雪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从产业化视角培养,紧密联系市场,冰雪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需要遵循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及相关产业组成的供求机制,密切分析我国冰雪产业的市场动态以及把握国际冰雪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切实的政策与规划。只有以市场为依据,才能保障其产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四是全民参与层面:鼓励全民参与冰雪运动

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冰雪场馆构建方面的政策,鼓励全民参与冰雪运动,保证冰雪弱势项目与夏季强势项目的平衡。同时,紧抓冬奥会契机,继续加大冰雪运动的宣传推广,推动大众对冰雪运动的态度由“不了解”到“感兴趣”,也可以促进冰雪人才的诞生。

标签: 的人 可持续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