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商业 > 正文
最低降至0!超10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费率抢客,背后暗藏暴利管理费
2022-03-14 14:08:31 来源:时代周报 编辑: news202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郭子硕

2022年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发布公告,产品费率大幅跳水。

近期,日照银行、华夏理财、招银理财等10余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下调旗下理财产品费率。3月22日起,交银理财稳享灵动慧利6 个月定开 4 号理财产品对销售手续费及固定管理费给予阶段性优惠,销售手续费由每年的0.30%降至0.15%,固定投资管理费由每年0.20%降至每年0.15%。

部分理财产品费率甚至直接降为零。3月11日,招银理财发布公告称,计划对招银理财招睿零售青葵系列一年定开3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于2022年3月15日开始,固定投资管理费从每年0.15%降至零。不过,上述固定投资管理费优惠日期到3月22日,优惠仅持续一周。

理财产品费率降为零,并不代表零收费。有网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不看不知道,产品说明书里超额业绩管理费竟然高达95%。”

超额业绩报酬,是指当理财产品的实际兑付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时,超过部分银行将按一定比例在投资者和自身之间进行分配,是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主要收费项目之一。

时代周报记者翻阅多支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发现,各类型银行净值型产品超额业绩报酬均较高,收取比例大多在50%-95%之间。需要注意的是,理财产品的费率信息通常不会在产品海报中明示,而是在产品说明书内,很容易被投资者忽略。

隐形超额管理费

投资者支付的费用,并不止固定管理费和销售手续费。

“收费不是固定的,银行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各项费用费率和超额业绩报酬收取方式及比例。”广州某股份行理财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理财产品的管理费、销售费等各项费用属于“刚性支出”。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费率优惠的本质是为了冲淡资管新规后,产品业绩波动对投资者的影响,加大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银行调低部分理财产品的费率并不等于投资者就一定能享受低费率。

银行理财产品收取高超额业绩报酬的现象并非个例。某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表示,若产品在存续期内的累计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产品管理人将按照超出部分的95%计提超额业绩报酬。

说明书还强调,银行有权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上述各项费用费率和超额业绩报酬收取方式及比例。

普益标准2021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一年内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平均超额业绩报酬的比例约为73%。此外,平均销售费率约为0.127%,平均托管费率约为0.020%,平均固定管理费率约为0.184%,平均固定费率合计约0.331%。

业内人士分析,银行理财在销售成本和托管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收费标准有限。因此,超额管理费(超额业绩报酬)便成银行理财业务的一大收入来源。

“资管新规前,实际上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高于预期收益率,但银行不会主动告知客户。”一名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此外,不少银行App页面主要对风险等级、近期年化收益率和最新净值作出显著提示,然而理财产品具体的金融产品投资情况,也就是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组成,只有产品说明书才有详细说明。

有何影响?

2022年以来,业绩波动是银行理财市场的常态,多家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为负收益。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剔除半年内无净值的产品后,银行理财市场共有超2.6万只理财产品,其中1484只产品“破净”(即单位净值不足“1”),占比5.58%。

2022年年初成立的产品净值也遭遇大幅回撤。中国理财网显示,截至3月13日,贝莱德建信理财的“贝盈A股新机遇权益类理财产品2期”自1月成立以来,净值下跌10.55%;1月18日发运作的光大理财“阳光红新能源主题”净值已下跌8.90%。

3月13日,华泰证券发表研报指出,近几年“固收+”产品不断膨胀,但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较低,产品认知存在差异,因此对净值波动尤其是亏损的容忍度较低。由此来看,通过费率优惠吸引投资者,似乎是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对冲产品业绩波动,导致市场负面情绪的锦囊妙计。

在市场环境不佳的条件下,银行和银行理财子公司要实现业绩比较基准,或存在一定难度。大比例的超额管理费会如何影响投资者收益?

实际业绩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按照合约规定,银行和理财子公司能合规获得超额部分高达50%-95%的收益。有分析人士指出,理财产品净值震荡波动,尤其是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浮动手续费率越低越好。在市场表现理想的背景下,投资者可能获取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收益率。

需要明确的是,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工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表示看好股市长期走势,而权益类理财产品主要挂钩股票等标的。银行理财产品挂钩不同的金融产品。如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资产可能挂钩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大额可转让存单、国债等固定收益类资产。

农银理财1月金融数据解读指出,综合来看,信用扩张趋势初步确立,后续宽信用将持续,货币政策继续大幅宽松可能性小。往后看,地产政策将继续优化、财政支出将在上半年明显发力,信贷社融结构也将持续改善,不应对今年的经济形势悲观。

银行理财市场潜力无限。中国理财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4.76万只,募集资金122.19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1万亿元。

截至2021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8130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5.31%。其中,个人投资者仍占绝对主力,数量占比高达99.23%。

招银理财在致卓远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在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固收+或二级债基均出现普遍回撤的背景下,投资者应更正确地认识固收+,“+”的是收益也是风险更是机会。“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我们坚定认为,长期来看仍机会大于风险。” 招银理财回应。

“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关注理财产品说明书的业绩报酬规定。应选择整体费率较低的理财产品,相当于变相提高产品收益。” 广州地区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上述国有大行理财经理补充,注意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费率调整附带的限制条件,比如持有期限、优惠时间等。投资者必须仔细查阅产品说明书,避免“因小失大”。

标签: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