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商业 > 正文
“鲸吞”德邦,京东凑齐最后一块拼图?
2022-03-04 19:50:32 来源:乒乓一言 编辑: news2020

无论在哪个行业,弱肉强食都是不变的丛林法则。

前有极兔收购百世,近日又传出京东已经完成对德邦的收购,向来不安定的快递行业,又在暗潮涌动。

3月2日,一份流传的截图显示:德邦内部已经官宣了收购消息,德邦快递董事长兼总经理崔维星将退出,京东将委派高层接手。

对于收购传闻,京东方面暂未回应,德邦方面称一切以公告为准。

这是经过1月份传言被官方否认之后,德邦“卖身”消息再次走进大众视野中。

2月底,收购消息再度发酵,并导致德邦股份的股价于2月23日开始连续三日大涨,且2月25日涨停封板,三个交易日累计涨幅接近20%。

一个周末的休市之后,2月27日,德邦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股权变动事项,公司股票自2022年2月28日起停牌两日,3月1日晚间再次公告停牌三天。

德邦被京东收购似乎已是公开的秘密。连续几天停牌,坊间猜测或许交易还是卡在了价格上。

3月4日,德邦股份将在总部上海召开股东大会。据与会股东听闻,京东曾开价130亿元,随后调到150亿元,最终交易价格很可能在170亿元,相较于目前公司市值上浮30%左右。

据此推算,持有德邦股份约35%的崔维星,在卖掉公司后,将直接获益近60亿元。这对于这个从“4个人,8平方”打拼到300亿市值的德邦创始人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归宿。

扭转颓势,德邦“卖身”

回顾德邦物流的成长历程,崔维星可以称得上是一路高歌猛进。不同于早早退出舞台的“同期同学”华宇、佳宇、通成等,德邦在2010年营收达26亿,问鼎零担王的宝座。那时,物流行业流行着一句话:快递有顺丰,零担找德邦。

2018年1月,德邦顺利走上了A股。同年,德邦物流改名为德邦快递,全力转型大件快递业务,但转型之路并不顺畅。

过于保守的思维使得德邦在电商快递市场“赶了个晚集”。

2016年,顺丰、圆通、韵达、申通纷纷在A股借壳上市,中通也成功赴美IPO。快递市场的竞争可谓白热化,德邦物流的快递业务自那时起节节败退,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0.88%滑落至2020年的0.68%。2020年5月,菜鸟系韵达成为德邦股份第二大股东。

彼时,德邦面临的竞争局面亦不乐观。前有老牌劲敌安能物流上市进攻;后有竞争者强弱联手抢食“蛋糕”。企图“两条腿”走路的德邦腹背受敌。

此次停牌前,德邦股份预披露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2021年公司预计盈利0.7亿元至1.9亿元,同比减少67%至87%;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将录得上市以来首亏,预计亏损范围在1.6亿元至2.7亿元之间。而这个成绩,还是去年下半年公司大批量裁员、力保利润后的结果。

与业绩表现欠佳相对应的是公司股价持续低迷。危局之下,德邦的股价从巅峰时期的每股30元,一路退至每股10元左右,市值相比刚上市时的300亿元,直接缩水近70%。

残酷的资本市场让崔维星明白,一旦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机,德邦注定要失去单打独斗的能力。

原想靠快运、快递快运“两条腿”并行的德邦,愿景虽美好,但在双重下滑之下,公司陷入困境无疑也是必然的。正因如此,如今崔维星舍弃自己辛苦经营了25年的企业,应该说既出于无奈也迫于现实。

京东凑齐最后一块拼图?

其实,早在2019年前后,京东与德邦就已有接触,不过京东彼时选择的收购对象是跨越速运。京东集团2020年8月1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京东物流与跨越速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跨越速运”)于当月签订了最终收购协议。

近年来,京东集团一直在通过并购强化其“三驾马车”之一的物流板块。

京东物流网络 来源:京东Q3财报

今年2月,京东集团旗下子集团京东产发连续4次增持中国物流资产的股权,比例高达87.19%。这意味着,布局4年多时间,京东可以提出强制性无条件现金要约。这家在全国拥有38个物流园及179个物流设施的供应商,终于成了京东的囊中之物。

而更早以前,京东集团对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达达集团垂涎已久。2016年,京东先是收购了达达47%的股权,后持续加码。最近,京东又花费5.5亿美元对达达集团进行战略认购,将持股比例提升至52%,牢牢握住话语权。

有网友戏称:收购完德邦后,“京邦达”(京东、德邦和达达)正式形成了。

刘强东对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的战略设计,认为京东物流可以从企业客户的前期销售预测环节就介入,并基于销售预测,进行品类分布、库存安排;销售开始之后,及时满足退换货需求。

实际操作下来,这确实对客户的生意产生一定助益。比如安利公司,在和京东物流合作后,库存周转天数降低了大约 30%,库存储备资金也大幅减少;斯凯奇的所有电商订单,加权平均交付时间减少了约 5 个小时,提升了效率和消费者体验。

而数据显示,2021年京东家电GMV达到2360亿,同比增长15%。这之中,又以空冰洗和平板电视为主的大家电数据最为亮眼,GMV为1249亿,占比50%以上。

大家电的亮眼数据背后,难掩京东早年在中大件产品物流配送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此前,京东大件其实一直是由第三方物流配送。

作为京东的短板,大件商品的运输,却是德邦的专长。

对于曾经的零担之王,大件运输能力自然不在话下,前几年“零担快递化”的改革,也使得德邦在解决大件配送问题时,存在一定优势。

纵观京东在物流方面的几次扩张:对中国物流资产的并购,满足了其自建仓库的需要;对跨越速运、达达集团、德邦股份的收购,均是对自身业务线的补足。此次“鲸吞”物流龙头,是否就是京东集齐物流版图的最后一块拼图?

素材来源:财经天下周刊、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标签: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