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商业 > 正文
视点!新希望持续亏损,后续有赖自身造血能力支撑
2023-05-12 16:49:05 来源:云掌财经经理人杂志 编辑:news2020

在猪价波动放大、盈利周期缩短的行业弱景气阶段,能否熬得住,就要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


【资料图】

来源| 经理人传媒融媒体中心

文| 全媒体记者 南岂珵

日前,新希望发布了2022年全年及2023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07%至1415.0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4.61亿元。而2023年第一季度则延续增收不增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92%;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6.86亿元.

业绩亏损,主要原因在于猪价不及预期。

新希望的处境是行业缩影,猪企们继续裹挟于猪周期的力量,未有独善其身者。不过市场激烈震动之下,一方面中小养殖企业加速出局,另一方面新希望等头部企业,虽仍未能摆脱亏损状态,但产能持续扩张步伐仍未停止。

猪价低迷,持续亏损

2016年至2022年,新希望生猪出栏量由116.69万头增至1461万头,复合增长率约50%左右。正是生猪养殖规模的稳健增长,支撑起了新希望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608.80亿元至2022年的1415.08亿元的增长。

但身处其中又岂能独善其身。生猪养殖在中国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养殖户根据利润信号,对生猪存栏进行调整,进而引起猪价的周期性波动。2008年以来,中国几乎是每4年左右就出现一次猪价波动。

2021年,新一轮猪周期启动,猪肉价格在经过价格飙升后开始逐渐回落,最低一度跌到11元/公斤以下,创下自2018年6月以来的价格新低。进入2022年,延续2021年末的下滑趋势,虽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3-10月猪价持续上涨,然而四季度,在集团猪场冲刺年度计划以及旺季不旺的双重利空下,供需失衡加剧,猪价一路走低。

猪价低迷不及预期,新希望不得不面对巨亏的局面。2021年新希望录得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亏损95.91亿元;在大多上市猪企扭亏为盈的2022年,新希望也依然处于亏损泥沼之中,全年归母净利润仅录得-14.61亿元,其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7.77亿元,其中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损失7.48亿元,存货跌价损失20.3亿元。

猪饲养行业外,占营业收入超过50%的饲料业务,生猪价格下行期间也未能为新希望提供足够的对冲。财务表现上来看,饲料原料成本通常占饲料总成本的 90%以上,业务的毛利率并不高,2022年仅有6.48%,远不及猪产业的13.60% 。

自2020年以来,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走高,2022年国际国内因素影响下全球大宗农产品价格走高,豆粕全年平均价格同比上涨约 27%。饲料行业通常采用成本加价法的定价方式,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还可以部分向下游养殖环节传导,缓解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但随着新希望畜、禽养殖业务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原料价格上涨对其整体利润影响就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饲料业务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利润部分被养殖业务成本上升侵蚀了。

重资产养猪赌什么?

2016年,新希望发布《养猪业务规划》,其转型的目标正式确定:从饲料销售为主的商业模式转为以商品猪销售的商业模式;并计划通过3到5年时间,以“公司+家庭农场”等方式发展1000万头生猪,通过“技术托管和技术服务”形式覆盖2000万头生猪。

作为愿景规划,与之配套的是,新希望在猪业务上肉眼可见的资源倾斜。体现在财务数据上,表现在新希望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性资产倍数级别的增长。

在建工程方面,从2017年11.82亿到2022年年201.58亿。

生产性生物性资产绝对值方面,2018年之前都是在5亿元左右水平,2019年达到了25.11亿,2022年更是达到75.77亿元。

截至2022年,新希望建成及在建的种猪场产能按照母猪产床规模约为 165 万头,建成及在建的自育肥场产能约为480万头的存栏规模。2022 年全年生猪出栏数达到 1462万头,跻身全国第三。

尽管由于资金周转、养殖成本等原因,新希望放慢了生猪扩繁的脚步,但扩张步伐仍未停止。新希望2022年年报中新希望明确提出,养猪业务会在高效、规模化、低成本竞争体系下增长,出栏目标在2023年至2025年分别对应1850万头、2350万头、2700-3000万头。

事实上,龙头企业生猪出栏量增加是行业基本特征,各大猪企均提高了全年的出栏目标,其中牧原股份计划2023年出栏7000万—8000万头,温氏股份也达到2600万头。

原因有二:其一,分散、小规模和管理粗放的养殖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猪价近年来的大幅波动,平缓猪价目标下,生猪产业政策的落地实施客观上促进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趋势,企业加速产能布局,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其二:有利可图也是企业纷纷扩张的根本原因,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产量使得单位利润增加,因此公司通过扩张可以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前景可期,但在猪价波动放大、盈利周期缩短的行业弱景气阶段,能否熬得住,就要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

以2018年~2022年财年为区间,对比新希望、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现金流量情况,不难看出,三家公司自身造血能力基本良好,不过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绝对值而言,新希望弱于温氏股份、牧原股份。而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额①对比来看,新希望近年来表现最为激进。

扩张带来的是高额度的负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新希望负债总额已达到948.79亿元,资产负债率较去年底继续上升2.4个百分点至70.4%。这在上市猪企中仅次于此前已“爆雷”的正邦科技(负债率157%),以及业绩大幅下修的天邦食品(负债率83%)和新五丰(负债率75%)。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以来新希望两度出售资产以回血资金,改善债务结构。2022年12月,新希望就公告拟将六和生物持有的川渝地区11个在建猪场项目公司股权出售给兴新鑫农牧。

4月20日新希望公告,拟将控股子公司北京新希望六和生物及其控股子公司持有的川渝地区7个猪场项目作价13.17亿元出售给成都天府兴新鑫农牧,其中包含股权转让价款11138.61 万元、债权转让价款120572.20万元。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标签: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