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商业 > 正文
6大国有银行金融科技投入超千亿!毕马威:数字化转型是金融必选项
2022-04-02 21:09:10 来源:时代周报 编辑: news202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嘉祥

银行正大手笔投资金融科技,加速数字化转型。2021年年报显示,国有六大行对金融科技的资金投入合计超1000亿元。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上市股份制银行也纷纷斥巨资,加码金融科技。

“面对来自市场需求、同业竞争和内部管理等多重挑战,国内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已普遍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全企业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其对金融科技的接受与应用程度也更为领先。”毕马威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下称《规划》),要求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3月底,毕马威和腾讯联合发布的《数实共生·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下称“报告”),金融机构已展开积极行动,但仍面临非金融场景获客难、数字化底座管理难、场景金融效果不显等发展难题。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

张楚东表示,面对数字化时代所需要的高效响应、灵活调整、组合式创新等新的业务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不打破传统的系统架构和技术体系,构建共享、复用、敏捷的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底座。

“从业务与技术融合的角度出发,未来全面深入的数字化场景运营体系将以金融科技为依托,链接客户与场景、客户与生态、客户与企业经营要素,将逐渐成为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重点。”张楚东说。

数字化转型加速

近年,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金融业务日益深入融合,正重塑金融业务模式、业务拓展和客户服务。

2021年,是中国人民银行首个《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收官之年。三年来,我国金融科技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金融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速。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风险和监管科技主管合伙人王大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个金融科技三年规划使“守正创新”的思维深入人心。通过对互联网机构在金融领域参与和扩展的监管、纠偏和治理,对于互联网信贷的治理和有序清理、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和执法行动、征信业务的建章立制和类征信业务的管理等,金融和科技的业务边界回归清晰。

“金融科技的主体也向金融机构的合理回归。在监管沙盒和金融科技子公司等一系列政策和工具的推动下,我们逐渐看到金融机构逐步回归到了金融科技创新舞台的中央,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场景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提高金融机构的数字化金融供给能力。”王大鹏说,除了金融机构以外,政府及监管机构也在金融科技领域承担起相应的创新责任,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国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和稳健发展。

过去三年,在金融领域乃至跨部门的更大范围内,还确立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和经济基础设施的战略重要性。王大鹏说,金融科技三年规划的执行推动了金融与司法、社保、工商、税务、海关、电力、电信等行业的数据资源融合应用,推进了服务系统互联互通,极大地推动了金融普惠。

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最为典型的场景无疑是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解决其融资贵和融资难问题。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审计合作人陈思杰在毕马威第五届金融科技50企业金融科技报告中提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深挖小微企业的多业务场景与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形成数据资产传递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协助其看清企业经营状况并识别经营风险。其次,金融科技通过优化金融机构信贷风控模型,进一步提升小微信贷交易的匹配度与效率,从而切实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从而有效解决交易成本高的问题。

金融科技也已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银行业也在加码布局。

从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来看,国有六大行20121年对金融科技的资金投入合计达1074.93亿元,同比大涨12.34%。其中3家银行投入规模均超200亿元,工商银行投入资金最多,位居第一,金融科技投入259.87亿元,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投入235.76亿元和205.32亿元,位列第二与第三;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投入金额分别为186.18亿元、100.30亿元、87.50亿元。

毕马威中国方面表示,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国有大行以及头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凭借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政策市场敏锐度,利用金融科技重塑自身业务和生态,呈现强者恒强态势;另一方面,部分区域性银行选择利用运作机制灵活性,充分借助外力在部分行业或场景深度发力,构筑牢固的业务护城河,呈现脱颖而出之势。可见金融科技“新基建”已成为一场可持续创新能力的竞逐。

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不一,仍面对市场环境波动加剧、新老客户增长乏力、技术架构低效滞后等挑战。

《规划》提出,以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

张楚东认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机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而业务为纲、数据赋能、技术驱动、协同链接则是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

毕马威中国技术和新经济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高人伯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数字化是对金融机构整体经营和管理能力的一次“代际”升级。尽管各家金融机构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各不相同,但均需要在业务、技术、数据和组织等层面多为并举,方可保障数字化转型的成功。

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趋势下,数据在金融科技未来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作用。

《规划》指出,全面加强数据能力建设,在保障安全和隐私前提下推动数据有序共享与综合应用,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建设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夯实金融创新发展的“数字底座”。

张楚东说,金融数据不再仅仅是支持金融业务开展的一种资源工具,而是已成为了金融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对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开展外部数据的寻源和合规使用、强化内部数据的标准化和质量治理、构建契合业务价值实现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应用能力,是其不得不跨越的数字化能力门槛。同时,如何从机制和技术等方面多管齐下,强化数据安全能力建设,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报告在金融科技未来十大趋势中指出,金融业的未来,第一要素依然是可信,以零信任架构、跨链信任技术保证数据可信;以分布式云架构、联邦学习等技术提高数据交互效率;以隐私计算、同态加密算法实现数据安全共享。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不断提高各子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帮助金融业客户以高质量数据驱动普惠金融等业务展开。

报告建议,在政策制定方向上,应加强对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厘清个人信息主体、数据持有者、模型构建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和责任划分,防止数据权属争端。同时政策方应引导各合作方建立联盟,实现技术信任和监管合规,统一安全标准、技术框架标准、接口标准,确立产品认证体系;同时健全数据流通的政策监管体系,构建隐私计算产业的合法框架。

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合伙人蔡正轩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金融业务的全链条都是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对于业内企业而言,在安全、合规的风险把控下,技术突破与协同式创新发展,在理财科技、保险科技、普惠科技、供应链金融科技、支付科技、合规科技、底层技术等各方面推动技术在实体业务多场景中落地与应用,将引领业务突破和发展,形成强大而安全稳定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

标签: 国有银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