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商业 > 正文
业绩差距拉大!11家消费金融公司座次洗牌
2022-04-03 11:26:21 来源:镭射财经 编辑: news2020

作者 | 周古

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持牌消费金融行业正经历十年未有之变局,2021年成为座次洗牌、赛道升温的起点。

据「镭射财经」统计,目前已有1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披露2021年业绩,相比2020年,2021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业绩实现正向增长。尤其是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营收、利润和资产总量不断突破,继续拉大与腰尾部消费金融公司的差距。

同时,以招联、兴业、马上、中邮、中银消费金融为代表的头部梯队也出现座次变更。中邮消费金融盈利水平甩开中银消费金融,稳居行业第四;招联消费金融成为盈利之王,在利润和资产体量上,与其他四家机构的差额越来越大;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优势明显,马上消费金融凭借科技能力依然站稳头部位置。

透过业绩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博弈更加剧烈。这只是持牌消费金融格局变动的开始,去年蚂蚁消费金融开业,头部城商行相继布局消费金融牌照,持牌消费金融赛道将迈向万亿规模,格局重塑随时可能上演。

同时,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在2021年也出现新的趋势和变化。利率下行、客群上移、重返线下、布局小微、数字普惠一体化等浪潮席卷而来,没有哪家机构能独善其身,拥抱趋势是应对挑战的唯一出路。

头部座次轮动

根据最新披露的业绩数据,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的五家头部机构在2021年涨势明显。虽然同比增幅包含了2020年疫情影响因素,但总体上反映了去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现状和格局座次。

具体来看,招联消费金融2021年总资产达1496.98亿,营收159.33亿,利润30.63亿;兴业消费金融总资产617.9亿,营收83.91亿,利润22.3亿;马上消费金融总资产610.91亿,营收100.1亿,利润13.82亿。

中邮消费金融总资产444.22亿,营收56.86亿,利12.29亿;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543.26亿,营收53.46亿,利润8.44亿。

就营收利润数据而言,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头部梯队中的势力增强,招联消费金融的利润规模与其他头部机构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开。2021年,招联消费金融与中银消费金融的利润差距为22.19亿,而2020年这一数据为12.08亿。

在五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中,唯独马上消费金融的银行系标签较弱。作为在金融科技方面领先的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依然能取得营收、利润和资产规模优势,实属不易,毕竟一些老牌头部机构已经跌落。

从利润增幅来看,2021年头部机构均实现较大增幅,增幅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邮消费金融206%、马上消费金融94%、中银消费金融85%、招联消费金融84%、兴业消费金融65%。对比2021年上半年的利润增幅,全年增幅回归合理水平,这主要受2020年上半年疫情高峰期影响。

「镭射财经」还从营收利润率角度,拆解了头部机构的盈利能力差异。通过对比利润和营收,营业利润率从高至低依次为兴业消费金融27%、中邮消费金融22%、招联消费金融19%、中银消费金融16%、马上消费金融14%。

一般来讲,营业利润率越高,代表盈利能力越强。对比各家机构的营业利润率,便能窥见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收益水平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得益于资金成本优势和股东方的渠道获客优势。

马上消费金融的营业利润率虽然较低,但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成本较高,后期科技能力对成本压力释放可能会起到较大作用。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马上消费金融已经拥有1300多人的技术团队,占公司总人数七成以上。

资产规模层面,目前头部机构仅有招联消费金融的资产体量过千亿,其他几家居五六百亿的水平。仅以这五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规模,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体量仍然难以突破,蚂蚁消费金融入场,规模有望实现爆发增长,万亿持牌消金就要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消费金融2021年业绩可圈可点。中原消费金融在2021年放款金额达645.44 亿元,贷款余额为251.72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5.95 亿元,同比增长70%。此外,中原消费金融的用户量得到突破,2021年客户数量大幅增加426.01万户,持续增长的用户规模也为中原消费金融资产扩张提供可能。

在持牌消费金融后排玩家中,海尔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分别实现利润为1.91亿、1.08亿、0.93亿、0.61亿、0.04亿。其中,开业不到两年的阳光消费金融已开始盈利,利润规模超过湖北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等。

决战万亿赛道

业绩增长背后,反映了当前持牌消费金融市场释放的增长信号。去年至今,持牌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政策驱动、玩家扩容、数字化转型,贯穿业绩增长的主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持牌消费金融基本面向上向好,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变化趋势将重塑消费金融市场格局。去年以来,监管对网络小贷和金融科技加强管理,重申金融业务必须持牌化发展,非持牌机构退场会出让一部分市场份额给其他持牌机构,消费金融公司自然也是受益者。长期来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在强监管政策中获得流量和资金的红利。

其次,数字化转型迈向纵深,科技驱动效应释放。当前,消费金融公司数字化水平分化严重,但从2020年开始各个梯队的玩家均步入数字化转型快车道。

头部机构的数字化战略起步较早,科技输出能力强劲,已形成信贷服务全链条智能化运营。具体来看,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等机构已形成科技驱动业务的展业路径。

最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增资和赛道扩容提速,为市场注入资金与活力。去年,招联启动大规模增资,注册资本由38.69亿增至100亿。蚂蚁消费金融已向消费者提供服务,花呗、借呗完成品牌隔离,并且蚂蚁消费金融增资计划也浮出水面。

此外,头部城商行发力持牌消费金融业务,江苏银行增资苏银消费金融,宁波银行十亿摘得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南京银行夺得苏宁消费金融控制权。

业务层面,消费金融公司边通过自主获客+股东场景+助贷的模式展业,边建设自营场景和生态能力,承接并沉淀用户,再利用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的复贷率。招联、海尔消费金融等机构,更是把目光聚焦到线下团队和小微贷产品,通过自主获客路径打开新业务空间。

赛道虽在升温,但洗牌也将加剧。这两年,消费金融公司已经经历了利率的调整,定价空间收窄。业内人士认为,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内部未来会越来越内卷,机构为了争抢优质客群,定价博弈加剧,盈利自然也会被波及。“更何况,体量规模和资源禀赋不同的消费金融公司在资金定价上的能力差异非常大。”

未来已来。消费金融服务触点增多,ESG标准加速渗透,估值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只有真正形成科技连接的资金、资产、社会责任循环生态,才能在风险周期和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